赵开坤
现任: | 中国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学会理事 |
吉林艺术学院教授 |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小时侯忘了是哪部戏里的唱段:“……一滴水映出了大海狂澜,说的是小中见大的道理。”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体验到很多看似浅显的现象其实潜藏着大道理,大智慧……
小时侯看某书中写到某某信佛之人因怕杀生而不敢轻易抬足,生怕伤了蚂蚁。那时看到这段只觉可笑,可现在想来还是有其道理的,这虽然只是一个比喻;但,万物有灵,对生命的尊重真的应该关注到哪怕只是一只小小的蚂蚁。
艺术体现的本身还是个造化问题,我们每个人的脚下都会有水脉经过,但并不是每个人的脚下都会有泉眼涌出泉水来。艺术固然需要后天的勤奋与努力,其实勤奋与努力都是为了寻找那可能在脚下喷涌而出的泉水,但这个寻找的过程有时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
其实人们作画的过程应该是一直不断地解决着绘画中最基础的那部分内容,当然,在随着时间,随着画家对自然的、生命的认知能力的不断深化与延伸,这个最基本的内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你可能会很容易地看到很多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已经都玩出“花”了,但我们仍可体会这些作品中骨子里的最基础的那部分,薄弱得可以并可怜兮兮地摆在明眼人的面前,而毫无半点自我的防范能力。这是一个完全没有办法的事情。你的作品就等于是你个人的全息展示,就像一个裸体站在强光下的人,你会恨不能长出八只手来捂住羞处、掩住耻辱一样,但你的确不能完全遮住人们停留在你身上的挑剔的目光。
我说绘画一直是在解决着基础的那部分东西,什么叫基础?基础就是造型中共性的那部分,并能在自己身上起作用,并组成了自己语言符号,形成了自己画面的那部分。
画家的文字与语言之于艺术品的表现力来说永远都显得牵强或苍白,你就是把你的作品以及形成的过程描述得天花乱坠,再有思想,再有学术品位等等……其实,你只需少说两句,抬头看看周围,你就会发现,你的作品早以被人扒光并两手捂住羞处站在强光下任人用挑剔的目光周身扫描啦……
说到艺术的表现力,用文字描述是苍白,那么艺术家创造的那部分呢?那是艺术家生命中的闪光,那是无需用嘴说而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东西。
所谓的学术性,如果没有了艺术的表现力就等于一具零件齐全、不缺胳膊不缺腿的僵尸……那么艺术的表现力又从哪来呢?她只有通过艺术家对大自然以及生活的感受中来……
初学画时就认为画是给自己画的,似乎也清高得可以,其实这是自欺欺人,一个人的智慧与能力是非常之有限的,更多的、更大的智慧就潜藏在自然、生活或人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这就需要有心之人学会汲取并变成自己的营养。我们可能太喜欢画自己熟悉的场面、自己习惯的事或物,但也许我们不太习惯的题材中仍然存在着某种可能需要表达的内容未被我们发现,或更多更大的智慧存在于某些事物的边缘并正在被我们忽视,遗忘在某个角落……
万事万物绝无偶然,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因果关系;你看到一片树叶悄无声息地从树上飘落下来,那可能是因为季节的到来,或虫害或风的影响,但它的生成及归根的过程、结果,我们想到了吗?这虽是一片树叶,不可深究,但大到人生,过程其实都是一样的……
一件事或物可能会有一百种解释的方式,我们不能因为有了自己的解释方式而去否认别人的方式,我们的所作所为只是让自己更加丰满罢了。
画家的认知轨迹其实在冥冥之中早有定数了,你只是还不知道定数的方向,而在不自觉之中被更大的力量钳制着走向远方……
画家眼前的自然物象是没有边缘限制的,你要想在有限的画布面前表达无限的空间;画家只掌握局部的写实能力是远远不能解决自己感受中所想要表达的东西的。你只有在画面中把眼前的事物进行重新的组合与安排,使之更加合理……如此看来,合理比局部的准确描述来得更加重要。
一件工作你做了几十年,一切似乎都变得熟悉并顺理成章,可对于那些初次见到你工作结果的人会感到很新鲜,那么你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普及,重新把你几十年的积累与经验告诉那些人们。
每每人们悲哀着一种表达形式的没落,其实新得希望与可能也在产生着……就如架上绘画,人们在哀叹着她的过去辉煌。其实这并不是坏事,更说明了各种表现形式的多姿多彩,也给了架上绘画这一领域更多的可能与借鉴。如果我们停留在过去并墨守成规,那么,架上绘画真的会走向衰败……不是架上绘画这一形式的过时,而是架上绘画重新向人们的约定俗成的表现形式进行着挑战。
画家的判断力非常重要,自然界中,客观的现象全部罗列在人们面前,但最终落实到画面的符号是经过画家精心筛选过后的,那么,在这个筛选的过程中,画家的能力与智慧就起了决定的作用。
我们的面前已经有前人积累下的诸多经验与规矩,我们似乎这样沿袭着走下去就可以了,但我们何不在接受这些财富的同时,再从自然中,再从生活中汲取更多呢?我们是否也应给我们的后人留下更多财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