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茂琨|中国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学会-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艺术的殿堂

庞茂琨

现任: 四川美术学院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系教授
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系主任
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艺委会委员
中国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学会理事
返回

《庞茂琨—惯于背叛的艺术家》

作者|张奇开发布于:2009年12月16日

  在四川美术学院的所在地重庆黄桷坪尘埃滚滚的小街上,庞茂琨身穿夹克,肩上挎一个长带挎包,混迹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中,带着稚气的笑容从杂乱无章的人群穿过,向你迎面走来。也许你会误以为他就是那伙学生中的一分子。真的,谁也看不出他的种种情况和同学们有何差异。但是现在,他却已经是曾经培训了一大批占据着中国美术史段落的艺术家的基地——四川美术学院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系--的掌门人。 庞茂琨算得上是四川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的第二代元老级人物。他身处之势,恰如用自己的艺术之躯匍匐在两代人的鸿沟间让后来者踏过,走向当代。早在1983年,庞茂琨还是四川美术学院二年级学生,就创作出了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苹果熟了》,并在四川美术学院赴京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展和第六届全国美展上的露面,奠定了他在美术界的江湖地位。《苹果熟了》是乡土画风和象征主义的混合产物,采用的是提纯了的古典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技法,画面唯美得咄咄逼人。图中的彝族女性蹲坐在充满梦意的阳光下,借助手势眺望着来自观众的视线,她的背后是一片带有抽象意味的果林。画家用一个虚构的场景和想象中的时间季节来挣脱他的前辈——属于纯粹写实主义的乡土画派设定的孤芳自怜的抒情模式。《苹果熟了》 成了一条历史界线,它修正了四川绘画苦涩面孔的印象,放弃艺术家们精英似的说教姿态转而注重艺术语言本身的视觉触及力量,改变了只有苦难才能作为伤痕和乡土画风主要符号的作派。 这是庞茂琨第一次背叛,他针对的是他的艺术前辈。尔后,他仿佛怀着负罪的伤痛,独自一人仍然握住那支蘸满了古典主义色彩的画笔,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地画着那些凝固在某一瞬间的少数民族的虚幻场景和人物。为此,他投进了五年的生命资本来证明,他只对艺术本身奉献忠诚。 激荡的中国当代艺术浪潮在1991年后蜂拥而至。精英艺术的所谓“良知”被各种各样嬉皮笑脸的新生代艺术家们彻底唾弃,形式美学也被讥讽成体制的替身,理想主义更是被羞辱得无地自容。美术界的同志们被搅得无所适从。这一次庞茂琨仍然是背对潮流,仄身闪进自己的居室,砰然关上门来,把外界的喧哗隔绝于耳目。他成为一个心事重重的室内画家,对准客厅墙面上的饰物、书桌前的台灯、紧闭的窗户,对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画起来。有时候他也把描绘的对象摆放在蓝天下、原野里、沙漠中,那不过都是他偶尔耐不住画室的寂寞时向外的一种窥探。他不改古典风格,却把泛着金光的颜色勾勒在物体和人物的边缘,以期把画面中显得过于立体的事物变得平缓,把过于温馨的氛围变得怪诞,以此来消解那些传统绘画的标志性因素。无论怎样,这些驾轻就熟的技艺以及紧紧追赶着他的艺术市场,根本就挽救不了他自己觉得就要濒临破产的艺术生涯。他想主动纠正自己的艺术境遇,一反自己曾经对于艺术形式所秉持的信念。 突如其来的变化和契机是,1995年和96年间庞茂琨分别访问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他仰着头虔诚地观望着博物馆里的巨幅原作,感慨万分。十几年来他一直陪伴着大师们走过了已经足够遥远的路程,现在正好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非分手不可的时候了。 回到中国,庞茂琨对着画面忍痛减去了他曾经是如此痴迷的细节、光影和完整性,把一个个面孔或肢体的巨大局部置进画面中。这就是他的“触摸”和“呼吸”系列。这个系列是灰色的,呈现的是模糊不清的调子、模糊不清的表情、模糊不清的形象。它一反庞茂琨式的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用语,画面简洁得似乎有点轻慢观者的期盼,但这轻慢却能恰如其分地留在你的印象中,久久不能退却。 没有任何多余的过渡,庞茂琨从古典主义囹圄中刹那间就跳到了当代。 如果说,古典主义艺术是为了反映和复原生活,现代主义艺术是为了表现生活,当代艺术是为了质疑生活的话,“系列”中的质疑是不可置疑的。通过这些画面,我们可以理解为:艺术家有一个最古老又最具普遍的极其形而上的提问:我是谁?从那里来?到那里去?表面上这是从古至今没有间断过的终极追寻,其实它们间的内容决然不同。曾经,我们的追问是建立在希望对人自身认知的渴望上,后来又建立在一切信仰都是骗局的精神废墟上,而今天的追问则是置身在所有真理都完全失效、人们用消费来替代存在理由、拒绝纯粹精神生活的网络时代。今天那些无可奈何又挥之不去的提问恰恰是整个西方当代艺术界又重新捡回来的一个重大母题,或许庞茂琨偶然与这支文化潮流不谋而合,但他却背弃了自己。 市场和大众对于一个已熟悉的艺术家,并不拒绝变化,但它的前提必须是缓慢的、循序渐进的、一环扣一环的。庞茂琨却毫不惧怕,撇下一切后果,像一个没有城府的新手,只管关照作为自己事业和理想的艺术,全然不看收藏者的脸色。不但如此,他还以此来谋合他描述过的、对艺术的理解或体验的誓言:“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处于非常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含有敬畏父母,或者像西方人敬畏上帝那样的宗教情绪的意味,他那种追求作品尽善尽美的狂热也带有苦行僧的神貌,这实际上是一种献身精神。” 面对画商他这次面市的作品无疑是一种自杀性表白,市场当然不会对你展现接纳的姿态。尽管他已经勇敢地跨出了这一步,但出于对艺术本身的执着,他却仍旧徘徊在对过去是彻底放弃或者是部分挽救之间,徘徊在模糊的画布上,难以向前迈进。。 这时候,他把许多精力都投射到教学里去,企图把四川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这根香火递到真传弟子手中。一代又一代的新人跨过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系的铁门槛走进了当今中国美术界的竞技场。新人的新视野新立场新技术新成就反过来把系主任庞老师催促得坐卧不安。直到本世纪开端,庞茂琨经过长期的积淀与思虑,落笔画出了他再次背叛自己的新作“虚拟时光”系列,这才使他停住了徘徊的脚步,轻松的立足下来。  “虚拟时光”把人物、动物、植物、制造物摆放在同一个平面空间中,画面上的物品仿佛是被某种无形力量呈放射状地从四面八方吸进一个遥远的中心,裸露的少女从我们的视线相反的方向倒向图中。画中主角飘散的头发、平滑的肌肤、青春的腰线、发育完备的胸部几乎就要引起人们形形色色的遐想。而她的面孔总是洁净的,含着无邪、迷茫、顺从的神情准备接受来自观望者无论哪种凌乱的注视。也许,“虚拟时光”是庞茂琨竭尽全力才达到的、到目前为止认定与追求的艺术境界。它融进了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以及庞茂琨个人形成的一贯语言和技巧。和往常一样,庞茂琨今天的作品仍然没有故作姿态地向当代艺术的主流靠近,它疏离于中心话语之外,显形于边缘,和波普、玩世、艳俗、伤害之类的艺术语汇保持着足够距离。它相当冷静,又独立特行,因此不会混淆和某种艺术图式间的界线。而这正好是成就一个优秀艺术家的第一前提。可以肯定,庞茂琨新的艺术作品会成为许多文化经营者和收藏家感兴趣的目标。 作为人始终如一,作为艺术家他却经常背弃。 恰恰艺术家并非革命志士,也不是宗教教徒,无须坚持某种信仰,正好相反,它旺盛的生命力量就是来自不断地背叛,这完全和道德无关,仅仅是文化创造最基本的规律。 一位老批评家在庞茂琨的个人画册中有一个善意祝愿:愿他在崎岖不平的艺术道路上,永远保持清醒的、理智的头脑,向着更崇高的目标! 而我,对他也有一个同样善意程度的祝愿:愿他在当代艺术纷乱的名利场中永远有承担背叛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