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乃正|中国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学会-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艺术的殿堂

朱乃正

现任: 中国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学会艺委会副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协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艺委会主任
返回

生命的颂歌--朱乃正和他的小幅风景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

作者|张祖英发布于:2009年06月08日

60年代初我来北京工作,在一次全国性美展上,朱乃正的《金色季节》令我眼目一新。画面上两位藏族劳动妇女相向而立扬谷收获的质朴形象,顶天立地地占据了整个面画,天空的大块云彩和压得低低的地平线伸向远方,沐浴在一片金黄色调中,散发着西北高原雄浑壮美和清新的气息。作品构图极具形式感,人物造型生动、凝炼,笔墨酣畅淋漓,意境深邃,如一曲难以忘怀的生命颂歌,从此朱乃正的名字就印入我的脑海,后来又对他有更多的了解。十年浩劫中,上面提到的那幅《金色的季节》曾在文革初期浪潮中险遭肢解,因意外地作为板材被钉做了大批判专栏,被有心人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最后钉痕累累地回到了画家的手中,而朱乃正本人也经受了与之类似的遭遇,甚至被发配到了大西北,饱经忧患,渡过了二十几年的艰难岁月,欣喜的是到70年代中期后又不断地看到他的作品《新曼巴》、《让革命骑着骏马前进》、《春华秋实》等先后出现在全国美展上,看到他在经历种种人生磨难之后,仍能保持对艺术执着的追求和充沛的创造精神而令人钦佩。     “四人帮”的粉碎和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和祖国的命运一样,朱乃正的生活道路开始了新的一页。1980年他回到母校中央美术学院任教,长期基层生活的磨练,和潜心于艺术实践的丰厚积淀,并没有使他沉醉于个人遭遇的感慨之中,随着历史的召唤使朱乃正内心的创作激情和艺术才能得到迸发,短短几年间,《青海长云》、《泉鸣》、《春风》、《黄河颂》、《爽秋》、《国魂》、《青海湖上》等一系列优秀作品频频出现在国内外重要大展和获奖名单上,或是国家美术馆和收藏册内。历史是公正的的,对于有志者,往往是身处逆境而能大成,他终于获得了应该早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与朱乃正是在他重回美院任教后于80年代初相识,后因工作颇多接触,的确画如其人,他的宽厚大度、坦率豁达和作品的魅力是一致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了解朱乃正的经历,是理解他艺术成就的钥匙。近来逐渐了解到在人们熟知的朱乃正的一些大作背后,他的艺术库藏中还有着一些鲜为人知,如巴掌大小,精彩的小幅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风景写生作品,无论是恢宏博大的西北高原,清丽秀美的江南水乡,阳光灿烂的祁连山麓,雨后清新的梨花树下,还是夏日黄昏、大雪初春、金秋时节,草原晨曲,无不透出生命的活力,这批看似信手挥洒、色彩与造型结合自如漫不经意的小品,实是他长期磨炼和艺术素养的结晶,它们的艺术完美性,体现了画家高超的写生技巧,也是那些为人们所称道的宏构大作的最好注解,就其本身的艺术成就来说,就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这批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小风景创作年代约自50年代到80年代,形成这批作品的起因,正如朱乃正介绍的,早在中央美院学生时期,“记得吴作人和已故王式廊两位先生,不论课堂或下乡,他们都带着一个小画箱,和我们一起作画,看到他们在巴掌大小的画面上,将对象奇妙而迅速展现时,真令人激动钦羡,于是自己也设法做了一个小小的画箱,开始做小幅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此后小画箱一直伴随着我走出校门,远驱青藏高原。在往昔十分艰难的岁月中,它经常同我在一起,曾坐在敞蓬的大卡车或马拉的大板车上,在崎岖盘旋的山路上,和我一起徜徉在沙漠和旷野,一起翻越座座高山,层层林坡,一起踏遍草滩与雪原,迎着璀灿奋跃的朝霞,送走瑰丽落山的夕阳,它能悉听我心中的呼唤,察知我无数的甘辛”、朱乃正这批小幅风景画中,绝大部分都是在他那些饱受磨难的岁月中所产生,不难想象当一个充满期望、勤奋努力、振翅待飞的青年艺术家骤然因政治风暴而一下子落到生活的底层时,心灵的冲击是多么巨大,然而却又意外的踏在了生活的厚土之上,执着的艺术追求便是他生命的寄托、小画箱成了他与大自然默默对话的媒介,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当摆脱世俗的束缚和欲求时,无求便会无私,一旦溶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之后,便会取得心灵的解放和艺术的自由。他特别珍惜这块能供他惨淡经营、任意驰骋的田野,面对瞬息变动的大自然,手拿画笔、刮刀作画,经常会产生一种如醉如痴的忘我境地,使手、眼、心和大自然达到高度的统一和和谐。例如《神秘的青海湖》一画的产生就是这样,当时他正在对景完成另一幅作品中,蓦然回头,发现远处的青海湖展现了极为奇妙的景色,立即放下原画,迅速重起炉灶,记录下这优美的一刻,出自内心的激动,魔力般的抓住了艺术的感觉,达到情景交融的自如境界,使作品令人回味无穷。因此我认为这批作品的成功之处,首先来自创作时感情的真诚和对大自然虔诚的热爱,也正因为如此,在浩瀚的西部空旷混沌的大地上,在这最单纯的视觉世界里能极其敏感的去振笔直遂,发现大地的丰富美感和山川细微的脉搏颤动,展现了和常人不一般的视野,显现了作品的珍贵价值。     小幅风景写生一般常用来作为绘画习作,作为锻炼,把握色彩关系,寻求色调构成的手段、或者与大幅创作作收藏素材用,然而朱乃正的这批小风景却不因其小而不经意,相反十分专注地把它作为作品去完成,一丝不苟力求艺术的完美,因其创作的立足点高,每幅作品都孜孜以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作大幅度的取舍、删造、强调和凸现,正因为这种主观创造精神、笔下出现的决不是纯客观描摩,而出自心灵的第二世界,他对大自然美具有很强的感受力,善于从常见的风物中发现美、挖掘美,赋以山川草木以生命活力。     在技巧表达上,通过作品我们看到,朱乃正不但对大自然的光和色有敏锐的感知力,而且对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的色彩语言和用笔技法有独到之处。在《夏日黄昏》、《雨后郎木寺》、《西子湖》、《雨后梨花新》、《最后一抹阳光》把各种不同的环境气氛,地域特色,表现的十分真切,无论是强烈的对比或和谐的组合,都十分得体,除此之外,通过作品我们还可看到:善于把握不同的感受和气氛,采取了多种表现技法,《雨后青云散》以急就章的手法,极爽利刷出高原大块云彩的飞逝,以抓住瞬息万变的自然变化,而《小水潭》则通过小笔刻划,把各种色阶内的水纹变化表现得十分细腻,配合近景中深色水面的大块整体处理,使画面节奏明确,细微而又丰富,这种反差对比使画面罩上了一种神秘的意味。朱乃正的作品所以耐看,除了在构思、色彩、用笔技法上的各种特色外,还十分注意画面的可看性,即透过表层赋予作品的精神内涵。只要我们留意,他的作品尽管不乏大笔挥洒,紧要之处,常有精彩的点精之笔,《晨曲》一画中,近景丘陵起伏间,几根细笔勾勒的小草迎风摇曳,半空中二只精心点画的,在晨光中振臂飞翔的小鸟,使画面增添了无限生机。《神秘的青海湖》中强烈、浓厚的大色块对比中,一溜小笔点划的正在飞去的白色湖鸟旋转上升,流畅生机,增添了画面无尽的诗意。用朱乃正的话来说:中国画历来非常讲究“画眼”的处理,而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作品也同样如此,这不但是作品艺术表达的需要,更重要通过这些闪光之处、实质体现了画家倾注在作品中的感情世界。     小小风景画,正因为朱乃正的刻意经营,虽历经多年,时到今日打开看来,仍是那样亲切、清新,而具有抓人的艺术感染力,面对含辛茹苦几十年的艺术成果,别有一番意味。对此,朱乃正这段表达是十分真切的:“竭尽所能去陈情达意,不仅记写了当时主客观情景,更主要的是在这小小画面空间里去追求,达到艺术语言的内充和饱和,成为有与大幅作品同样的艺术涵量与价值。”     就宏观来说,当今我国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水平与十几年前相比,各个领域都有长足的进展,但从影响目前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健康发展的问题的诸因素中,其中之一是由于照相技术的普及,一些画家已很少到生活中去直接对景写生,其原因多种多样,诚然一些有经验的艺术家,用照片作资料与创作服务,曾起了有益的帮助,但也因过分依赖照片而限制了画家主动精神的发挥,导致作品中普遍缺乏真挚的情感和艺术造型的生动性。缺乏生气、僵硬与造作的作品不少,作为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艺术重要因素的色彩语言失之于单调、贫乏。影响画家用自己的眼睛去主动观察和发展艺术语言的探索,长此以往对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艺术的进一步提高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目前象朱乃正这一代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家的作品中所具有的清新、质朴,充满了生活情趣的优秀品格已失落了很多。写作此文前,我有机会重读朱乃正的这批小型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作品时,心里默默的想着,带着小画箱,怀着对生活真诚的情感直接在大自然中吸取生活的营养,和艺术的灵感,是一个值得珍惜的好传统,我们要十分珍惜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