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立鹏|中国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学会-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艺术的殿堂

闻立鹏

现任: 中国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学会艺委会委员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返回

闻立鹏:中国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需补传统文化课

作者|余凌云发布于:2009年06月05日

技术无妨西化,甚至可以尽量西化,但本质和精神却要自己的。     艺术的大海中,一路向西方探寻的结果,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看到了东方艺术的身影。我在古典传统中闻到了现代艺术的某种气息,在现代艺术中又隐约看到原始艺术、民间艺术的闪光。     近年来,中国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价格在拍卖市场持续升温,屡屡创下“拍案惊奇”之效应。中国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家是否迎来了“黄金时期”? “这是难得的成就,也难免有一些问题。”日前来汉参加《中国现代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研究展》的着名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家闻立鹏(闻一多之子),给晚辈泼了瓢冷水。     “我现在觉得最大的危险是画家本我精神的丧失。”闻立鹏说,这与上世纪初父亲闻一多所提出的“本位文化”不谋而合-艺术无论新到什么程度,总不能没有一个民族的本位精神存在于其中。 艺术家名片     闻立鹏,1931年生。1947年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北方大学美术系学习,1963年毕业於中央美院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研究班。1983年至1991年任该院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系主任,现任中央美院教授、美协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作品被国内外众多美术馆收藏。闻立鹏画风讲究精练和谐,向往宁静的崇高,追求悲剧性的英雄主义。 “新诗之父”主张古诗教育     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闻一多所作的新诗在韵律和格式上可谓“洋派十足”,可谁知道他在教育子女时却采取了不折不扣的“老派作风”?     闻立鹏说:“在我们很小的时候,他就要求我们背诵唐诗宋词,以‘发思古之幽情’。”     闻立鹏记得每逢中秋节,父亲都会买一些月饼和栗子,一家人围坐在天井里赏月,讲述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下雪时,父亲会约朋友一起去踏雪寻梅,孩子跟随着一起唱“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    “艺术家语言的形成,与传统艺术和当下的文化环境紧密联系。”闻立鹏说。可惜他很遗憾地发现,如今中国年轻一代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家,形成了“西方的一切是最好的”的观点,甚至有人甘当“梵高第二”、“毕加索第三”,他们亟需补上传统文化这一课。 “中为西用”描摹中国气派     由于是在西方艺术观念与形态框架下进行创作,中国大部分青年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家还不知该如何把握本国文化的基点。 谈到这一问题,闻立鹏说,青年画家的迷惑,自己在创作过程中也曾有过。第一个为他解惑的是着名画家罗工柳。“老师认为,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传入中国还不久,学人家的东西必须学到手,然后再求变求新。”遵循这样的理念,1963年闻立鹏创作了以黑和土红为基调的《国际歌》(如图),他说灵感来自于敦煌壁画。      帮他答疑的第二个人,则是父亲闻一多。不久前,闻立鹏在辑录《闻一多书信手辑》时,收录了一封上世纪初父亲写给朋友的英文信,其中阐述说:艺术不是“翻译”过来的,无论是中为西用还是洋为中用,必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父亲的话跨越近一个世纪,如今听来仍然振聋发聩。”闻立鹏说。 市场经济左右画家提笔      “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画家的方向,一些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画了。”闻立鹏认为,“必须警惕市场这把双刃剑,否则青年画家会被市场左右,最后被市场淹没。”       闻立鹏特别提到了中国写实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它们的“好看、像、新”容易为老百姓所接受,但很多作品难以带给人精神冲击,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精神和品格。中国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艺术要回归传统文化,创造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艺术的“中国学派”,才能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闻立鹏提出解决之道。       采访最后,闻立鹏还给晚辈们留下这样的忠告:一个有出息的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家,要做艺术的守望者,不为潮流、时尚、利益所驱动,始终坚持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艺术的一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