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建俊|中国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学会-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艺术的殿堂

詹建俊

现任: 中国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学会名誉主席
中国国家画院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院院长
返回

走弯路有感

作者|詹建俊发布于:2009年06月10日

对于同一个题材,不同的作者会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体会和感受,从不同角度挖掘它的意义,并采取不同的情节和艺术手法,揭示互有区别的主题。要求一个年轻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从不成熟到成熟,我觉得珍视从某一特定题材获得的新鲜感受,保持最初的创作冲动,有意识地使自己原有的创作意图、要求和风格,在不断提高认识、和探索特殊的艺术手法中,确实获得充实和发展,对于创作进程的顺利与否,以及作品的完成和效果,有着一定的重要意义。初具的个人风格,那怕并不明显和成熟,却需要引起注意和保护。     情节的选择、表现手法和作品的主题是一个协调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环作生硬的变动和改换都可能影响和破坏这整体的协调和统一。当然,这并不是说它们就不可以变化和发展了,而是说一定要作者对一切有关的材料、意见等作充分消化之后,根据需要来吸取有益的部分。这样,变化和发展才有根底。例如,不能强求采用“纪念碑”手法的作品,得出以情节引人入胜的效果;或以动人的情节表现人物性格的作品中,硬挤进“纪念碑”的形式,这都会是格格不入的。不同的体裁要求不同的表现方法,不同的表现方法又有它各自不同的规律。如果不考虑和遵循其中的规律,东跑跑西撞撞,企图生硬地把一些迥不相适应的东西,都混杂和拌合起来,会使创作的进展受到影响并给作品带来损害。     正因为作者根据某一题材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采用什么手法是由于作者的特殊的体会和感受而来,往往在创作中企图突然变换另外一种处理方法,特别是从旁人的创作和意见移植而来并非自己所习惯的手法,愈是完整地全套搬用愈不易收到良好的效果。有时在别人提供了具体到只差没有动笔代画的意见之后,也还是画它不出。这里,大概除了才能的限制而外,也是因为别人的意见在没有与自己的思路融合的情况下,很难唤起生动而丰富的意象。画家的意象的获得,是由本人的气质、修养、生活感受……等等决定的,它既随时从外 界汲取营养而更成熟、更丰富和结实;但它也不轻易因外力所能更改和代替。作品有风格面貌之不同,大概这也是个原因。     我在先后二幅革命历史画的创作中,都曾走了一段相同的弯路。在创作《狼牙山五壮士》时,自己最初的构思确定以群像式的处理手法达到纪念碑性的效果,通过英雄跳崖前的一刹那,从悲壮的气氛中突出表现宁死不屈、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要求画面上体现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同狼牙山?铸在一起,巍峨屹立的意象。因此我不想采用较烦琐的情节来处理这一题材。但在创作过程中,初稿画的不够成熟,这个意图,还没寻找到得当的形象体现出来时,中途曾根据别人意见改换了另外的处理方法,采用五壮士正在最后的战斗之中的情节。然而因为自己缺乏办法和体会,画了不少的草图,画不出一张像样的草稿来,场面和人物总画得不理想,十分苦恼。最后还是在考虑了多方面的意见之后,重新肯定了原来的意图,并充实了想象,意图也更加明确了,在这个新的基础上,转回原路才将作品完成。     刚刚脱稿的《毛主席在农民运动讲习所》又完完全全地重复了一次同样的改变表现手法的过程。在创作意图的表现上还不成熟的时候,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志的意见之间往往有距离甚至互相矛盾着的东西,究竟如何表现是犹豫的。在此情况下考虑各种意见时所作的各种尝试,有时竟弄得画面一无是处。在我的构思中,企图表现的那种波澜壮阔、气势汹涌的伟大农民运动即将来临的气氛,和那些马上就要出发去为党工作、即将散布到全国各地的革命火种,刚刚毕业的学员的形象、他们满怀斗志、意气昂扬的精神面貌,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和删减、提炼,作品算完成了。但由于能力关系,想要表现的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我想,如果在创作的过程中,对于有些问题,能够明确和保持原有个人的意图、要求和手法,能够忠实而顽强地沿着自己的感受和道路进行探索,也许可以更有利于把时间和精力运用得更有效果些;也许创作过程中走一些弯路是不可避免甚至是必须的,但如果能够避免某些不必要的弯路,不是更好吗!当然,应承认个人钻研能够在认真考虑各方面意见中,得到很好的进展,但创作的探讨、摸索的工作,需要一个为提高认识、丰富想象、明确意图、塑造形象以及选择处理手法而进行必要的独立思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善于鉴别与消化各种意见,对于促进作品在艺术上更趋于成熟,起着很大的作用。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有二句话讲的好“……向所有的人学习,可别模仿谁……要倾听任何忠告,可是干起来要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