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都克里木·纳斯尔丁|中国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学会-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艺术的殿堂

阿布都克里木·纳斯尔丁

现任: 中国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学会理事
新疆画院院长
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任院长
返回

传承与创新西域画风的领军人物克里木-纳斯尔丁

作者|李开荣发布于:2009年09月14日

摘要:克里木-纳斯尔丁是一位致力于探索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民族化的着名维吾尔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家,他曾立下宏愿:“要为创造维吾尔风格的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而奋斗”,并为此不懈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成为传承与创新西域画风的领军人物。 关键词:克里木-纳斯尔丁  西域画风  领军人物     坚持不懈的艺术探索,目标明确的艺术追求,敢于超越他人和自我的创新精神,是艺术家走上成功之路的基本要素。着名维吾尔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家克里木-纳斯尔丁先生卓越艺术成就的取得,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艺术宏愿     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是舶来的画种。如何使这种外来艺术形式表现中国人审美情趣,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从而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味,为中国大众所喜闻乐见,这是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界就开始特别予以关注的问题。众说纷纭的讨论,唇枪舌剑的交锋,形式多样的探索,许多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汗水,甚至是毕生的心血。在这支不懈探索的大军中,克里木?纳斯尔丁先生无疑是一位冲锋在前的大将。作为土生土长在新疆这块热土上的着名维吾尔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家,克里木的探索比起一般的同道者来说,目标更为具体。一般同道者追求的是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中华民族化,而克里木要创建的是“既不像西方,又不同于东方,既吸取传统,又融合现代艺术的具有维吾尔民族气质的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艺术形式” 。① 那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在中央美术学院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系研究生班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克里木,坚定地发出宏愿:“要为创造维吾尔风格的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而奋斗”,并以《为创造维吾尔族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风格而努力》为题写成硕士论文,发表在1981年的《美术研究》杂志上。这一宏愿的提出,绝非一时心血来潮的冲动,而是一个民族赤子和艺术信徒经过深思熟虑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是画家新的艺术目标的确立和新的艺术起跑线的划定。     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它通过构图、色彩、线条、肌理、笔触等多种表现要素的合理调度与恰当运用,惟妙惟肖地再现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充分地展示画家丰富的内心世界。维吾尔族是一个非常擅长装饰艺术的民族,他们对图案艺术有着特殊的爱好与审美感悟力,并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审美意识。克里木的艺术宏愿正是建立在对西方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特性和维吾尔图案艺术充分认知的基础之上,他是想把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丰富的表现力与图案艺术的装饰性这两者的优长融于一体,将其创造化育成一种全新的表现图式,成为一种富有维吾尔民族审美情趣的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表现形式。                                    不懈探索     宏愿只是美好的憧憬,实现它却要靠脚踏实地的艰辛探索。为了实现这一宏愿,克里木踏上了漫长而又艰苦的艺术探索历程。多少次,他走乡串户乡收集创作素材,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多少次,他面对画布凝神运思,酝酿着胸中的意象;又有多少日日夜夜,他挥笔点染勾画,在形线色彩的世界中一次次地实现自我或超越自我。80年代是他创作历程的突飞猛进期,也是他下去体验生活、搜集素材的活跃期。如1980年为研究生毕业创作,赴南疆各地搜集素材达半年之久;1982年去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讲学、搜集素材3个月;1984年,去哈密地区讲学、搜集素材3个月;1987年,赴和田讲学、搜集素材3个月。……克里木正是以自己特有的勤奋探索和审美创造才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奠定了自己“在全国有相当影响的杰出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家”②的地位。从1980年至今,他创作了《麦西来甫》、《陌生女郎》、《夏提古丽》、《摇篮曲》、《老妇人》、《拿拐棍的老人》、《于田人》、《古道集市》、《哈密麦西来甫》、《肖像》、《新疆小姐》、《多郎木卡姆》、《柯尔克孜姐妹》、《小羚羊》、《阿曼尼沙》等大量探索宏愿的作品。在这众多的作品中,克里木先生认为《麦西来甫》、《摇篮曲》和《哈密麦西来甫》这三幅画体现了他的探索意向。     《麦西来甫》作于1980年,是画家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1983年入选法国巴黎春季沙龙展,中央美术学院收藏。作品中吹拉弹唱的人物,侧重用写实手法,神情投入;背景葡萄藤叶则美观写意,有着明显的装饰化倾向。主调黑色的沉着与次调红色的跳跃,形成对比而又和谐的形式组合,使整个画面显得欢快热烈而又凝重豪放,仿佛一首震撼人心的大漠乡村交响曲。作品的风格已经显示出作者将写实与装饰相结合的审美创造倾向,但作者对此并不满意,认为它还没有达到自己所要探求的那种境界。相比之下,作者更满意他的《摇篮曲》和《哈密麦西来甫》,认为这才是他梦寐以求的形式意味。     《摇篮曲》作于1983年,曾入选6届全国美展,荣获自治区美展一等奖。画中双眼微闭深情地吹奏库木斯琴为孩子催眠的柯尔克孜妇女与静静入睡的幼儿,以及旁边静卧的羊羔,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安祥的氛围,人物若有所思的面容又显示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图案化的背景与人物融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相互映衬,色彩的对比与组合,鲜明而又和谐,既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和装饰美,又散发着浓浓的民族情趣。难怪画家在北京时,有位赴京开会的柯族领导特地找到他下榻的地方,赞不绝口地说:“你画的太像我们柯族人了”。当然 ,这种像不是容貌与服饰的酷似,而是一种浸润着民族“集体无意识”精髓的画面氛围,一种情趣意味,一种有着世代文化积淀的民族的成员对画面特有形式感的心领神会与审美共鸣。它的感染力既是画面的,又是超乎画面之外的;既是可视的,又是意会的。     《哈密麦西来甫》作于1984年,入选6届全国美展并获铜奖。它是发自画家心灵深处的民族乐舞之“歌”。平面化的处理,概括的色彩,优雅而富于动感的人物刻画,图案化的构图,单纯中见丰富,静态中含律动,显示出一种视觉的韵律美,含蕴着维吾尔人传统的审美意识。     艺术贵在内蕴的情真意切与形式的不断创新,而克里木的画作恰恰就在这两点上体现出它的价值。如果说情真意切是一切优秀艺术作品所共有的,那么,明确提出并创建维吾尔风格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并为之不懈探索却是前无古人的。我们应该为这种“前无古人”喝彩。                                   叶茂缘于根深     克里木艺术创造的成功,有宏愿、勤实践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的艺术创造之根深深扎入西域艺术的沃土之中,从中汲取丰富的艺术营养,使自己的艺术之苗得以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在这方面,他是一手伸向古代艺术,在以克孜尔石窟为代表的西域石窟艺术中获取滋养;一手伸向民间,在以维吾尔族为代表的新疆多民族民间艺术中寻觅珍宝。正因为如此,他的艺术之树虽然借用的是西方舶来的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的工具材料与表现技术,却结出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个性特征的艺术硕果。俗话说“根深方能叶茂”,万物生长如此,艺术创作亦如此。可以说,克里木的艺术创作中,深深地渗入了西域艺术之魂。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材料技法、西域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加上自我卓越的审美创造,玉成了克里木的艺术风貌。     对于自己的艺术目标,克里木非常清楚。他认为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维吾尔风格的建立,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目前自己的探索成果只是说确立了克里木风格,距离维吾尔民族风格的形成还很遥远,维吾尔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风格的真正形成,是需要众多艺术家的参与与共同努力,那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他决心为此不懈努力。     我们虽然不敢说,克里木现在的创作风貌距离他所憧憬的维吾尔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风格还有多远,但是,他的确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  个人风格,使他的作品带上了一种浓郁的“西域风”。这种“西域风”在新疆各民族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家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发展势头。如果说“西域风”的绘画大军正在天山南北兴起,克里木无疑是这支创作队伍的领军人物。 注释: ①见《克里木》画册,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8年版。 ②詹建俊《克里木?纳斯尔丁的艺术创造》,《阿布都克里木纳斯尔丁画集》,香港金版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李开荣,新疆艺术学院副教授,新疆艺术学院学报副主编,主要从事艺术学和新疆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