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品田|中国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学会-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艺术的殿堂

吕品田

现任: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美术观察》主编
博士生导师
全文化宣传系统第三批“四个一批”人才国
返回

创造艺术化生活

作者|吕品田发布于:2009年06月11日

解决人类基本生存问题的高效率需要,已造成现代世界对现代技术和生产体系的高度依赖。在影响人类社会生活方面更具双重性的一种情形是,现代技术和生产方式史无前例地缩短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时间”。这个正在现实化的理想追求,蕴涵着超越现代技术和生产“合理化”体系的可能性,对于改变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具有可以另行对待和利用的特别意义。重提手工劳动也因此具有现实基础。 今天,手工劳动势必为文化的调节力量所召唤,以“手”的人性力量的再度创造性发挥,照亮工业文明不能自我照亮的暗区,在单向度的文明结构和价值取向中,以“感性”方面的审美解放或补偿恢复“物我关系”的平衡与和谐,为人的全面发展别开生面。信息时代的文明结构和现实需要历史地确立了手工劳动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性质。其当代实践将在现代生产体系之外,以区别于现代产业形态的文化实践形态全面地展开于“自由时间”领域。 基于手、手工、手工具和手工技术的人文特性,手工劳动能够给人们带来劳动本应具有的乐趣??“创造性地、有益地、富有成效地使用他们的双手和大脑”的乐趣。在手工劳动中,手与脑、身与心的协调运动,手与工具、身心活动与操作过程的亲密结合,使人的包括理性和感性的丰富的灵性,人的交融着社会文化因素的历史经验和现实体验,有可能完整而全面地、自然而流畅地抵达作品的表层和深层。因此,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手工劳动通过对个人的各方面素质和才能的顺应与发挥,通过对个人可能呈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维护与包容,通过对个人支配和表达自己的自由愿望的尊重与满足,显示出一种天性般的“生产完整的人”的可能性和倾向性。在新的历史境遇中,手工劳动出于解决实用物质需要的限制性已被历史性地解除,以至它在自由表现自我人格和审美兴趣方面的价值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和加强,它在充分体现人生丰富性和精神需要方面的优势将得到更大的重视和发挥。在物质生产领域之外的“自由时间”里,手工劳动将作为大众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的超越物质生产和市场经济制约的独立性,将对人的生活本身产生积极意义。在此意义上,它超越了“艺术无用”、“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成之为一种生活艺术,或者说,一种艺术化生活。马克思的“生产完整的人”的光辉命题,将在工业文明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通过对手工劳动本体性、历史性美学蕴涵的自觉意识、主动开掘和充分发挥而实践化,成为真正具有现实性的文化建设主题和人生实践主题。 今天的手工劳动,将在非职业化的普遍意义上成为大众参与艺术创造的实践形态,成为新历史条件下的“民间艺术”活动。它作为普及、深入大众日常生活的现实活动,会把“人类解放”的美学实践、把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导入社会基层。通过“手”的重新出场,通过工具“在手”、工力“在身”,被非人格化技术理性现实所抑制和扭曲的人性将得到发扬光大,人的社会本质和丰富的身心属性将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实现;手工劳动的自主活动过程和物化形式,将带给人们以巨大的自由感和成就感,让人在自己所创造的世界里领略到观照自己的喜悦。在现代技术社会里,这一切将历史地构成手工劳动的价值目标和审美性质。 于主动的、自主的手工劳动中获得的艺术创造感和审美乐趣,将作为一种新的感受力切实地影响个人生活世界,造就马尔库塞所谓的心理革命基础或“否定性的生产力”,并逐渐生成变革整个外部世界的新的意识和倾向。作为审美实践的手工劳动,会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比职业艺术家的创作和作品更广泛、更可心的人文意义。就像工余时剪纸、编花结、做陶或制作自己设计的木工家具,它会创造性地充实闲暇的“虚空”,使人们通过自由时间的创造性利用,把工作乐趣和消遣安逸、身体锻炼和性情修养、活动肌体和敏锐心智统一起来。“自由时间”中展开的这种生态的自由劳动,以人文意义的灌注丰满了“生产率”或“生产效益”概念,对现代生产单纯追求物质效益所造成的生命时光的偏废是一种积极的矫正。而且,自我价值通过手工劳动的审美实现,还是人们对生命时光的创造性“消费”。那些表现着创造能力和智慧手工艺术作品,会成为人们夸耀自我价值的最有力、最实在也最高尚的方式。它将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引发消费的审美转移,逆转或消解那种畸形发展的“夸耀性消费”,并以此遏制现代生产对物质资源和产品功能的无度开发。 因为“手在我”的本体性质,当代手工劳动的美学蕴涵不仅保持着与之相关的那些人文特性,还于自我经验的生动延伸中融入体现时代性的审美倾向。不同于已被现代生产方式纳入其体系范畴的现代美学的职业艺术实践,当代手工劳动的审美倾向在本质上是逆反性的,它在现代文明的“自由时间”中表现出对其空虚性质的抵制,洋溢着自然质朴的文化批判气息。 当代手工劳动审美倾向的逆反性,取决于它在行为旨趣、活动方式或成果形式等方面,总是与现代技术和生产体系的价值取向保持差异或距离,取决于它作为一种相对的价值运动在整体上保持的逆动。一般而言,当代手工劳动的突出审美倾向有以下几点: ① 崇尚自然。现代生产方式以强力手段征服自然,非生态地开发资源,完全按技术理性的物理指标来选择或再造物质材料,对待物质属性的态度是毫无人文弹性的。生态的世界和丰富的物性,仅以它死寂般的稳定性和单一性进入物质生产领域,并通过产品把同样的稳定性和单一性带进我们的生活世界。有鉴于此,手工劳动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灵活性,会在生态世界维护的审美意义上被有意识地强调,并把这种文化性的资源利用方式和旅游观光紧密结合,构成更大的审美空间。在材料处理方面,当代手工劳动创造会更加注重物质属性的人文观照,从审美的物我关系上最大程度地发挥材料的天性,以其色泽、肌理和质地因素的充分显露,达于对人的感觉丰富性的契合和造就。 ② 强调随意。现代生产方式以机器法则和经济法则为统领,将所有人工事物的结构和形态都一律地纳入数理逻辑的规范,使人类生活世界呈现“合理化”的单一格局。当代手工审美实践既会像人们热衷手工编结那样,循人文履迹玩味和演绎古典形构;也会像人们改造现成品的手艺加工那样,以自己的情趣和意图来改变技术理性及于形构的规定性;更会像日益红火的陶艺、漆艺、纤维艺术创作那样,以不拘一格的结构和形态来呈现自由的审美意象。人们通过手工劳作以遂心意,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塑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人格化世界。 ③ 宽容偶然。反秩序、反规范、反计划的偶然性,是现代技术理性极欲征服的对象。它被预先规划完全排除于物质生产领域,相关的人生问题也被强扭到技术理性的“必然性”模式中。生活世界因此没有透气的“空隙”。手工劳动方式对偶然性的宽容,在高技术的现代生活情境中倍显其审美价值。人们在手工艺制作活动中感受到偶然性带给心灵的惊奇、颖异和灵机触动,领略世界生机变化的无穷魅力和神奇之美,并因之猜测、遐想和神游,以发挥的想象力介入自主阐释的审美境地。 ④ 注重过程。技术理性所规划的现代生产活动,只认物质产出的最终结果和效益,过程本身以及人在过程中的状态不在生产价值和目标之内。现代生产劳动过程是既定的、刚性的、直线的,缺乏变化和美感。因为手工劳动方式本有的特性,及对自然性、随意性、偶然性的特别肯定和有意追求,手工艺制作过程充满挑战、变化和刺激,让人手脑并用、身心皆动,充分感受审美体验的快乐。手触的指纹、敲击的斑痕或碰撞的痕迹,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留在作品上,不断地唤起美好的回忆。对当代手工审美实践来说,过程是重要的,甚至过程就是目的。 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活动领域,使作为审美实践的当代手工劳动具有丰富的形态,它作用和影响社会生活的途径是多向的、立体的。认识和把握手工劳动在当代历史条件下的不同形态,对于充分发挥其实践意义是必要的。 古典形态  在现代生产方式冲击下,手工艺生产体系整体地走向衰落,相关的技艺样式随社会生活变迁已处于人去艺绝的境地。作为手工劳动创造性的历史积累,古代手工技艺中凝结着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和民族审美情愫,表征着一个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他们在创造技能和文化认知方面所达到的历史高度。在今天来看,无论对民族文化复兴还是对当代手工劳动的促进,系于古代手工技艺的历史文化蕴涵和创造经验积累都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因此,有必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对它加以保护,并作为手工劳动的古典形态纳入当代实践体系。 这种保护,目前来看至少有这样三种意义:1、以生动直观的形式保存对手工劳动历史形态的记忆,在社会记忆机制中它具有文物一般的价值;2、以综合制作活动和物化成果的整体形态,为当代手工劳动创造提示有表率意义和参照价值的古典技艺风范;3、作为国家和社会行为,这种保护可以显示一种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公共姿态,对手工劳动以及民族文化的尊重。 产业形态  手工产业形态意味着手工劳动方式在“劳动领域”的局部复兴。在工业生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现代产业格局中,手工产业已很大程度地转化为文化产业,其生产价值取向已整体地指向精神生活和审美需要。它将立足手工劳动方式,追求手工艺生产的产业化目标,着重以审美价值的创造介入现代生活。手工劳动产业形态的展开,应该遵循手工生产规律,保持规模小型化、所属个体化、生产作坊化、流程一体化等手工产业特点。 手工产业设备简单、工艺由人,多利用生态资源,很少污染环境,能因地制宜、随机应变,以至可以综合发挥一地一域的风土人情特点和优势,予产品以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美学品格。发展起来的手工产业,不仅能以它的快乐劳动体验和富有艺术色彩的产品对大众精神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也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根本上解除当顶悬剑的失业威胁(生产自动化引发的失业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产业形态集结着手工劳动复兴之力的主体,也是与现代文明负面影响相抗衡的主战场。生态整体性、文化连续性和人的完整性的深刻维护,最终要取决于手工劳动产业形态的全面崛起。 生活形态  随闲暇时光的增多,大众如今越来越重视消遣活动,自觉不自觉地以各种方式来调节生活状态,寻求身心的和谐和生活意义的充实。作为自发的业余艺术创作,手工艺制作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选择,生活形态的手工劳动正在复苏。它把握于自我的实践自由性和无穷的审美乐趣,为大众表达自己、实现自己以至抵御生活中的空虚和无聊,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方式。 大众自发的手工艺制作,多集中于一些简便易行的手工艺样式,譬如编结、剪纸、布贴、园艺栽培、“易拉罐”制作等。这些不拘一格、不事雕琢的手工艺制作和手工艺品,体现了生活形态的手工劳动带给人生的意义:规整单调的工业化形制结构,被“手工”审美地“解构”了,人格的力量抵御了技术理性对生活的渗透。在发达工业国家流行的“自己动手运动”,显示了手工劳动创造对工业构形环节的“拆解”,工业流程“中断”于半成品阶段,数理逻辑不再贯穿商品生产的全过程。尽管这种“拆解”和“中断”还是有限的手工审美实践,甚或一切完全是按照“拼装图”进行的,但是,它毕竟透露了改变这一切的审美愿望或要求。这种“半成品上的创造”,有可能为生活形态的手工劳动提供更多的机会,也是未来手工劳动一种发展方式的预示。 自发的手工艺制作是真正属于大众的、为人生的艺术,代表手工审美实践最活跃、最丰富也最自然的方面,是在任何条件下、任何环境中都有可能独立存在和发展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形态。 专业形态  在现代文明境遇中,手工审美实践也在现代分工领域??艺术领域发展它的专业形态。笔者姑名之为“新手工艺术”(参阅拙文《新手工艺术论》,《文艺研究》1993年第3期)。新手工艺术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包括现代陶艺、漆艺、木艺、泥艺、锻金艺术、纤维艺术等在内,它崛起于现代生产方式高度发达以至技术理性氛围更为典型的情境。缘自古典手工艺的形态学本体,使新手工艺术的生发基础深扎在人类手工劳动创造的历史厚积中,以至其驰骋疆域具有无限的广阔性。然而,即如当代手工劳动价值目标的整体调整,新手工艺术的美学意义也有现代文明背景上的特定性。它毕竟是现代人对高技术的现代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所作出的“起补偿作用的反应”,是一种具有美学新质的“艺术的反抗”。作为当代手工劳动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新手工艺术不仅体现了脱离物用目标而专注审美创造的一般价值取向,而且,比之于其它形态具有更尖锐的文化针对性、更纯粹的艺术表现性,以至审美倾向更为强烈、审美特征更为鲜明。另外,由于它是手工审美实践在现代分工领域??艺术领域中的发展,所以它的批判的针对性,不仅涉及现代生产方式,还涉及现代艺术实践方式。 随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所有那些由艺术家直接动手而非依靠信息处理技术来完成的“传统艺术”,譬如限于“架上”的绘画、雕塑等,都在“劳动方式”的意义上具有手工劳动的性质。诚如此,一种技术态度的“艺术观”,已给这些艺术下了死亡判决书。不过,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历史将会证明:正是因为手工劳动的性质,它们生机无限。 从不得不劳动到不能不劳动,从不得不动手到不能不动手,人类在劳动方式的演进中造就自我、完善自我、也真正认识自我。在日益摆脱劳动的信息时代,手工劳动已成为一种审美实践或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可以为大众在自由时间领域创造艺术化生活,从而为“生产完整的人”作出贡献。此外,它还有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方面的广泛意义,譬如维护自然环境和传统人文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产业、保持地方人文特色、解决失业和人口流动问题、拓宽群众文化生活渠道、丰富劳动形态和产品形式等。面向未来,应该从促进人的发展和文化建设、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高度重提手工劳动。 博士学位论文《动手有功、手工劳动人文特性和意义的当代审视》第五章节选,有所删改,发表于《美术观察》200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