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品田|中国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学会-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艺术的殿堂

吕品田

现任: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美术观察》主编
博士生导师
全文化宣传系统第三批“四个一批”人才国
返回

为当代社会理想造型—关于中国当代写实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的精神诉求

作者|吕品田发布于:2010年09月26日

写实,是人类艺术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法,也是有着一定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创作方法。此处,我把“写实”理解为一种“创作方法”,并由此讨论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创作的价值取向问题。 社会生活中有“工作”和“休闲”两种状态。只有这两种状态以自然的节奏和井然的秩序交替互补、均衡协调,一种社会生活才算正常和健康。 在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史中,可以见到一种“太极图”式的辨证价值结构,构成辨证价值关系的结构形态是“工作性质”的艺术和“休闲性质”的艺术。前者着重表现社会主流意识和崇高理想,强调纲纪规范和责任担待,具有一定的教化性、约束性和干预性,蕴涵着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提升人格、激发热情的社会功利目的;后者则更多地肯定生命个体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趣,追求更加充分的个性发挥和情怀舒张,努力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审美方式超越现实。以社会功能而论,中国传统艺术形态整体地保持着一种既“超越现实”又“贴近现实”的辨证价值结构,作为其中两极构成的不同价值取向相反相生、互补互动地调节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两极构成的一极是“道家精神”的,其“出世”的价值取向显示了对生命个体的人文关怀;另一极是“儒家精神”的,它对“入世”的强调体现了维护社会道统和纲纪的实践意识。长期以来,这两种价值取向所构成的张力,造就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辩正精神品格,并以各自侧重的价值导向作用于社会。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中,现实主义被认定为一种与历史逻辑或客观规律相联系的客观的创作方法。反映历史逻辑的真实性要求,构成现实主义的精神前提和基本原则,并表现为以写实形式对现实生活作如实的反映,即“写真实”或“再现生活”。黑格尔以辩证法思考历史,认为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则必然表现为现象。马克思把黑格尔“用头立地”的“现象一本质”框架颠倒过来,变绝对精神为客观规律,从而为现实主义的强调反映生活现象的真实性提供了理由。也就是说,只有首先以写实形式如实地反映生活现象,才有可能通过现象的客观再现揭示潜藏其中的本质或客观规律。然而,从理论上说,如实反映客观现实就必然排除任何社会目的或宣传意图。因此,意识形态化的现实主义必然还要强调典型化原则。如恩格斯所言:“现实主义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所谓典型化,实际上就是按照社会现实应该有或将要有的状态来描写。实际上,如果仅仅以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或马克思的“客观规律”作为现象的本质,那就没有哪一个艺术家会承认自己反映的现实是不真实的。因此,现实主义需要加强它的客观性,需要建立判断真实性的客观标准,这意味着必须以一种主导话语把本质与现象统一起来,使现实变成一种非常固定的关系。当马克思进一步将本质论变成阶级本质论,使“客观规律”与“无产阶级”这个社会主体联系起来时,才最终为现实主义加强客观性、确立判断真实性的客观标准奠定了理论基础。按马克思的阶级本质论,无产阶级是符合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推动力量,只有无产阶级能够真正揭示世界的本质,因为他们属于这个本质,并代表着一种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于是,现实主义的真实性标准当然地被确定为是否“典型”,只有典型化的如实描绘才具有现实主义的客观真实性,而所谓“典型”就是代表了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这意味着现实主义艺术不是反映“已经如此”的生活,而是反映“应当如此”的生活;其真实性不取决于与生活现象近似的程度,而在决于与“无产阶级理想”或“理性”接近的程度。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中,现实主义是意识形态化的,具有为国家意识形态而“工作”的鲜明“工作性质”。 新中国成立后,现实主义作为惟一正确的创作方法被国家意识形态所选择,并被纳入到国家政治的宏大社会实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艺术担负着传播统一行动思想、激发巨大社会热情、培养新型主体人格等神圣使命,具有鲜明的“工作性质”和明确的“工作意识”。其时,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叙事模式框范指导下,一大批主题鲜明、结构缜密、气势恢弘的美术作品脱颖而出,为新中国的奋发图强起到了巨大的鼓动作用。 然而,单一的模式框范也造成艺术价值结构的畸形,这一点在文革时期那些“假、大、空”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严重。回顾那时的社会生活,理想主义的高调不绝如缕,从“白天”到“夜晚”,人们一再地被要求“抓革命、促生产”,相应的艺术只有一种性质,只能以“工作”姿态改造天下,不得以“休闲”姿态娱悦人生。天生带有“休闲性质”的山水画和花鸟画成了改造的对象,而天性不合现实主义精神要求的静物画则被打入冷宫。在大跃进式的乌托邦追求中,狂热、激进以至畸变的“工作态”严重侵犯和破坏了文化生态格局,使社会生活处于不健康的失衡状态。改革开放带来转机。承受不了持续而强负荷“工作状态”的国人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一声接一声地打起“哈欠”来,并以“休闲姿态”抵制和逃离过度的社会功利追求。在改革开放的宽松社会环境中,从“伤痕美术”到“85思潮”再到“新生代艺术”以至整个“当代艺术”,人们更多地表露了自己的内心真实,以毫无顾忌的艺术表现补偿久违的心理需要、释放积郁的欲望情绪,“休闲”艺术迅速取代了“工作”艺术。 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解放了的心理需要已在艺术领域汇成一股强劲的“去中心”潮流,向“休闲”极端偏转的当代艺术太在意一己之私而给人以顾影自怜、无病呻吟的孱弱感和萎靡感。从精神品格上说,目前的创作局面与我们一直提倡的艺术多样化还存在着距离,其中缺少了雄浑、刚毅和强健等最能振奋民族精神的崇高性质的美学因素。一味“休闲”所造成的艺术价值结构的偏执和畸形,使社会生活陷入另一种不健康的失衡状态。 鉴于此,我们需要重提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需要重温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需要与时俱进地重视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和艺术创作的意识形态性质,需要创造性地发挥现实主义艺术的社会功能,重建“工作”和“休闲”互补互动的辨证艺术价值结构,维护当代社会的生态运行与平衡发展。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和把握国家意识形态?如何看待和确立代表“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主体或体现“客观规律”主导话语?如何阐释作为客观性依据的“本质与现象”的“固定关系”,重树判断现实主义艺术真实性的客观标准?如何构建和保持辨证艺术价值结构的常效工作机制或工作框架?等等,都是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的问题。 面对新的历史使命,艺术家应该重新参与“社会工作”,有责任用“工作性质”艺术的宏大叙事和磅礴抒情来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自尊、自信,有义务用刚健的笔调和遒劲的风骨来表现民族伟绩、颂扬民族英雄和国家英雄。今天,艺术的健康发展已和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观战略目标紧密联系。维护既有“入世”诉求又有“出世”诉求的辨证价值结构,保持“超越现实”和“贴近现实”两种价值取向的平衡推进,是实现中国当代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以至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健康发展的重大实践课题。中国当代写实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创作不能仅限于如实描绘生活现象,还要在“写真实”的基础上追求“典型化”,通过既真实又典型的艺术描绘昭示人生义理、阐扬社会理想,为培养新历史条件下的健康社会人格作出艺术的贡献。现实主义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仅在于以真实描绘事物形象为特征的形态学意义,更突出地表现在它需要以“艺术的真实”对世间人事作出符合社会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取向的评价。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展开的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完全有条件以更加深广的眼光观照历史,努力采撷浸透伟大民族精神的素材,大力阐扬代表中国先进文化方向的当代社会理想。其优秀成果必定会激发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豪感,加速社会精神纽带和价值核心的重塑;也必定会更好地调整当代艺术的价值结构,造成个性张扬和共性感召相得益彰的良性生态格局。 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既“工作”又“休息”的社会。今天,我们不能一味沉湎于“休闲状态”,还需要“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