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中
现任: | 艺术评论家 |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 |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 |
中国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学会常务理事 | |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出洋留学的艺术家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们不但传递海外艺术的经验,开创国内新的艺术空间,而且拓宽了中国本土艺术的边界,加深了中国本土艺术的精神内涵。在众多留学生中间,20世纪30年代留学与比利时的张充仁是具有特殊魅力的人物,他走了一条特立独行的道路。 张充仁的早期艺术启蒙,已经显示了中西合璧的时代特色。他是中西文化交流先驱马相伯的曾外孙,1907年9月15日出生于上海七宝乡村,成长于徐家汇天主教徒家庭。在教会小学读书时期,就已显露了卓越的绘画才能。小学毕业后进入着名的土山湾印书馆照相部学习摄影、素描和法语,他对西洋艺术的敏悟,预示着他讲在这一方面作出贡献。1930年,他在外太公马相伯的指点下,准备去比利时留学。1931年进入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他的老师就是曾经先后直到过多为中国留学生的画家巴斯提昂(旧译巴斯天),次年转入雕塑高级班研习雕塑。 张充仁在布鲁塞尔学习阶段的记事,充满了获得各种奖赏的记录。中国赴欧留学生素以勤苦好学着称,而张充仁具有一般留学生不同的教育背景,凭借其家学和少年时期接受的多种艺术训练,使他在皇家美术学院的众多学生中很快出人头地。到他离开比利时回国的时候,他已经掌握了精湛的雕塑和绘画技艺。 1935年11月,张充仁回到战火逼进的祖国,在上海筹办兼授雕塑和绘画的画室,招生授徒。先后在他的画室里接受美术教育年轻人,其中有许多成为有影响的美术家??哈定、王晖、翁逸之、费声福、何振志、陈哲敬、沈默、王季迁……在沪上众多私人画室中,张充仁画室是成绩突出的画室之一。从30年代的私人画室,到60年代进入上海美专,“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到上海油雕院和上海交通大学,提携培养美术新人,是他终生关注的事。 1949年以后,如同林风眠、吴大羽、王子云、沙耆等留学西方的同行一样,张充仁在国内美术界的影响和地位相当有限。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他只是一个曾在欧洲留学的雕塑家,对他在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对他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所作的贡献,都缺少恰如其分地评价。一直到20世纪末期,张充仁和其他留欧美术家才被人们重新认识。 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张充仁之值得重视,首先在于作品的精致和高雅。与其他雕塑家相比,张充仁并没有为自己预设宏大高远的目标,也就很少出现声过于实、力不从心的艺术状态。张充仁没有提出艺术上的“终极目标”,但他却真正掌握了近代欧洲主流雕塑艺术的形式趣味。他不好高骛远,粗制滥造,而是力求每一件作品都具备精致的完成度。类似的状况也表现在他的绘画上,三十年代中期描绘威尼斯、翡冷翠名胜的水彩组画,运笔简洁而潇洒,水与色的调配恰如其分,堪称20世纪中国水彩画中扛鼎之作。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比利时京城风景》(1932),其沉着丰富的色彩表现,与专事厦门市油画产业协会创作的同时代画家相比,也绝不多让。画家在《艺术的使命》(1939)一文中认为理想的艺术应该是“以冷静的眼光,作忠实的描写,天才的润泽……”。从传世的作品看,他确实是这种理想的身体力行者。 张充仁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集中表现在他与《丁了历险记》的作者比利时画家埃尔热的友谊中间。这不是一般的异国友情交往,而是意义深远的文化交流??如果20世纪的中国与西方在文化艺术交流方面有过成功经验的话,张充仁与埃尔热两位艺术家在《丁了历险记》创作过程的交流与协调就是最突出的例证。